人形機器人安全是指機器人在設計運行環境及任務場景中,能夠有效保障人 類生命財產、自身系統穩定以及周邊環境安全的能力。其核心在于通過多維度防 護機制實現"全方位安全",即在硬件結構、軟件算法、人機交互和環境適應等層 面構建預防性安全保障體系,從機械安全、電氣安全、功能安全、協同安全等角 度出發,避免因系統故障、控制失效或環境干擾引發人身傷害、財產損失或社會 風險。
人形機器人安全具有高度集成性、任務多樣性與人機共處環境復雜性等典型 特點,決定了其安全保障需要從底層結構到整體行為逐J展開、多層協同。人形 機器人安全不僅涉及單一部件的可靠性,還關聯多個軟硬件系統間的動態耦合與 協同控制。因此,人形機器人的安全基于“零件 — 部件 — 具身智能體 — 應 用場景”的檢測路徑進行全鏈路評估。
人形機器人危險是指人形機器人固有的潛在傷害來源,即其設計、功能或運 行中可能導致物理、心理或社會危害的固有屬性。
所以針對人形機器人進行風險評估時,除依據 GB/T15706-2012(ISO 12100:2010)等標準外,還需利用全鏈致因過程模型的危害辨識方法,充分收集 考慮人形機器人風險觸發條件和潛在危險場景,基于機械危險電氣危險、熱危險、 噪聲危險、震動危險、輻射危險、材料/物質產生的危險、人類工效學危險、與 機器使用環境有關的危險、網絡安全危險、遠程升J危險、E/E/PE 控制領域的 危險、AI 應用安全領域的危險、倫理道德危險等典型危險類型進行分析。
人形機器人機械安全是指通過機械結構設計、材料選擇、運動控制及物理防 護機制的綜合優化,確保機器人在運行過程中避免因機械故障、運動失控或物理 接觸導致人身傷害、設備損壞或環境破壞的能力。
人形機器人機械安全,一方面可以參照傳統的機械安全要求針對棱緣和拐角 驗證、配合間隙、限位裝置、危險的運動部件防護等方面進行考慮,另一方面可 以針對人形機器人的運動特點補充靜態穩定性以及動態穩定性的要求。
人形機器人電氣安全是指通過電氣系統設計、絕緣防護、能量管理及故障控 制等技術手段,確保機器人在運行、充電或維護過程中,避免因電氣故障(如短 路、漏電、過載、電磁干擾等)引發觸電、火災、設備損毀或系統失效的能力。
人形機器人功能安全是指通過系統化的設計與控制策略,確保人形機器人在其功能執行過程中,即使因硬件故障、軟件錯誤、環境干擾或人為誤操作導致部 分功能失效時,仍能維持安全狀態或執行預定義的安全響應,從而避免對人員、 環境或自身造成傷害。
人形機器人有別于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的工作場景工作任務局限,具備 多場景工作能力,故一方面人形機器人可以按照不同的工作場景進行風險評估并 提出特定的功能安全設計需求。
人形機器人協同安全是指在人類、機器人與運行環境三方主體之間建立持續感知、實時互聯與動態應對機制,通過系統性風險防控與責任協作體系,實現風 險降低后的整體安全狀態,主要考慮系統導向性、遠程操作性、同步性及自主性。 該機制強調多主體聯動、環境感知反饋與自適應調整,確保人形機器人在復雜應 用場景下的安全性、可靠性與韌性。
| 資料獲取 | |
| 服務機器人在展館迎賓講解 |
|
| 新聞資訊 | |
| == 資訊 == | |
| » 2025機器人企業創新50強 | |
| » 機器人的動力學:拉格朗日法 | |
| » 機器人的運動學模型:運動學模型和動力學模 | |
| » 機器人的傳動機構:有絲杠傳動機構、齒輪傳 | |
| » 機器人的移動機構:車輪式移動機構;履帶式 | |
| » 機器人的技術參數:自由度、定位精度和重復 | |
| » 醫用機器人的應用:臨床醫療用機器人、護理 | |
| » 海南省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應用指南 (20 | |
| » 海南省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 ( | |
| » 服務機器人的應用:為人類生活和健康提供服 | |
| » 機器人的詳細設計:控制方案,設計及驅動方 | |
| » 機器人的自由度,直接影響到機器人的機動性 | |
| » 機器人系統的結構:機械手、環境、任務 和 | |
| » 2025年智能焊接機器人產業發展藍皮書: | |
| » 商用服務機器人控制系統的組成:任務規劃, | |
| == 機器人推薦 == | |
服務機器人(迎賓、講解、導診...) |
|
智能消毒機器人 |
|
機器人底盤 |
![]() |